一般来说,二手车的产业链中有四个参与者——卖方、买方、中介方和监管机构。我们现在来一一解剖。
■买方:56%怕上当
广义上讲,希望买低价位车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二手车的潜在市场。由于目前买方的需求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二手车的现实市场大大低于潜在市场。据新华信调查,八成购车者“绝不可能”考虑二手车。平均收入较低的中国人比外国人更需要低价车,那么为什么却不愿买二手车呢?研究发现,导致买方抵制情绪的主要原因是怕上当受骗,56%的受访者认为“二手车的车况不能保证”。谁都知道,中介方或卖方以次充好已经成为二手车市场公开的秘密。
除此之外,售后服务也是买方的一块心病,目前的中介公司都不能够提供售后服务,出了问题谁也不管,买方只能怪自己没长一副火眼金睛了。
另外,购买二手车的手续比起购买新车来要操心很多,买方必须要检查卖方的行车执照、原始发票或旧车过户发票是否真实有效;发动机号、车架号是否与执照相符;附加费证是否真实有效;养路费卡片是否在有效期内;当年车船使用税是否缴纳……
买一辆旧车如此劳心费神,当然让多数潜在的购买者望而却步。如果将来交易模式或政策法规改变,让买方少点上当受骗、售后服务和办手续的操心,相信潜在市场的能量将迅速释放。
■卖方:货源紧缺
卖方的问题主要是潜在的货源紧缺。说它是潜在的问题,因为现在看不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如果有一天政策放开,二手车市场活跃起来了,那么潜在的货源紧缺将变为现实的货源紧缺。
首先,目前国内车主的坐骑更新速度较慢,基本在4-7年之间(据新华信调查),多数在5、6年左右,低于国外的更新周期;而且,由于汽车市场容量呈上升趋势,5、6年前的汽车的保有量相对有限,造成潜在的更新换代期的旧车短缺。
第二,车型老化的问题。2002年二手车市场上大部分是96-97年的车,换车族希望换掉的轿车车型以桑塔纳和捷达为主(来自新华信调查),赛欧、夏利2000等比较新的车型极少,造成受欢迎车型的短缺。
第三,流通的问题。由于政策上的限制,二手车的销售范围一般只能集中于当地,缺少地域间交流更使得有些地区二手车来源贫乏。
第四,租车行的原因。在国外,租车行的生意做得很大,而租车行为了减少租车人的事故率以及减少修理费用,总是迅速淘汰旧车(最近有报道说,国外租车行更新轿车的周期往往只有一年,我在美国的所见可以证明车确实很新)。这样,租车行就成为二手车的一个重要来源,甚至很多租车行本身就是二手车公司。由于现在国内租车行的生意还没做大,加上迫于资金的压力,租车行更新旧车的周期很长(一家大型的租车行告诉我,他们的车以97-98年买进的最多),因此无法发挥国外同行的作用。
我们预测,二手车供不应求的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只有当新车销售量增长进入平台期一段时间后,这种现象才有望结束,届时二手车将对新车(特别是低价位车)的购买形成强烈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