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生态、魅力、和谐长白山
2012-4-19 10:47:36
访问量:2888268
网上卖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在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就该为家乡多做事.
今年年初正式挂牌的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第一家旅游股份公司,公司严格遵循“整体改制、分层推进、优质资产、优先上市”的工作原则,科学谋划、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拟上市主体的资产审计、股权结构调整、战略投资者增资等工作已顺利完成。 胡婷婷摄
“十一五”时期,长白山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业已建成,机场、铁路、客运线路纵横交错,长白山的可进入性大大增强。图为长白山机场外景,目前已开通直飞北京、长春和延吉的空中航线。 孙志摄
长白山管委会加大景区和三个经济区的公共设施、服务功能、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长白山被评为“十大休闲胜地”之首,池北区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并荣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图为长白山棚户区改造工程——山水人家小区外景。 袁野摄
2010年,长白山景区加大对“6小时经济圈”、“东部三极”和东北亚地区为重点的境内外客源地市场营销力度,在吉林省遭受洪涝灾害的同时,长白山景区实现接待人数逾90万人的好成绩。 刘道兴摄
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姚昌恬、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为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揭牌。该博物馆浓缩了长白山自然景观之精华,充分展示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及保护、科研成果。 孙志摄
长白山在建设“东北第一旅游目的地”目标的同时,还在运动、科研、科普、文化等领域打造“运动长白山”、“科学长白山”、“文化长白山”。近年来一系列全国知名的运动赛事、科研活动、摄影比赛等等在长白山举行,长白山越来越受到高端人群的关注。图为2010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长白山分站赛场景。 孙志摄
长白山温泉属重碳酸钠型,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堪称“东北第一泉”。“十一五”以来,长白山加大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元素,充实长白山“休闲养生地”的内涵。图为首届长白山火山温泉节场景,国内外游客充分感受了长白山温泉的独特魅力。 孙志摄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60年成立以来,取得了连续50周年无森林火灾、无恶性生态破坏事件的好成绩。为我国自然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全省连续30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专业灭火队举行演练。 赵芮萱摄
2010年,长白山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投资逾120亿元的长白山卡森国际旅游度假区工程正式奠基(上图);投资6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会议主题功能区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投资30亿元的长白山紫玉漫江湾项目一期工程也正式启动。 孙志摄
一年一度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全区工作会议,传递着长白山发展的“最新信号”。“预计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年均增长38%。长白山景区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3%;景区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23.4%。全区旅游总人数达到620万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25%。”这是本次会议提出的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高位求进”的振奋与挑战,在与会者心中激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生态长白山、魅力长白山、和谐长白山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促进民生改善,重点做好‘抓生态、创品牌、促投资、优环境、保民生、强队伍’等方面工作,努力打造国际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长白山建设者们在“十一五”时期努力奋斗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是长白山决策者们作出的理性判断,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征程上的主动选择,是目标,是定位,是向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同时,也勾画出了长白山未来的蓝图。
回眸十一五——
回眸“十一五”的工作成效,梳理“十一五”的艰辛实践,长白山这五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这五年,是夯实基础、壮大实力的五年;是生态改善、品牌提升的五年;是环境优化、面貌巨变的五年;是民生改善、和谐发展的五年;是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五年。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举全区之力启动“项目年”建设。几年来,大批客商云集,大批项目落地,长白山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竣工通车;金水鹤国际酒店、生态保护教育中心一期工程投入运营;白溪旅游度假区一号酒店主体封闭;“紫玉·池北湾”完成基础工程;投资120亿元的长白山卡森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开工……不忘环保理念,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领域开展招商。强化“择资招商”的理念,营造招商引资强“磁场”。现与香港中旅、北大青鸟、上海复星、广东大中、浙江新和成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投资意向的企业对接,其中,浙江新和成投资6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会议主题功能区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投资30亿元的长白山紫玉·漫江湾项目一期工程开工手续已经办结。可以自豪地说,长白山近年来的健康发展,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幅射作用,促进其大开发、大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
管委会把开发建设池北、池西、池南三个城镇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功能区的支点,按照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区内保护、规范旅游,区外服务、集约发展”的原则,高质量、深层次、广覆盖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交通网络全面铺开,大到机场、铁路、高速路、环区路,小到城区马路,路路畅通。山水人家、碧波家园、翠湖小区、池北新村等一批标准化小区拔地而起,雕塑公园、翠湖公园、迎宾广场、站前广场、三角广场等园区绿化建设扮靓城区,绿化、美化、靓化、净化、硬化工程,快速刷新着城市面貌。宾馆酒店接待能力大大增强,充分满足旅游高峰期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优秀旅游文化城市特色凸显,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
生态景区、品牌影响全面攀升
邀请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对长白山生态旅游形象进行整体策划,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和“1·3·7”的空间布局。对《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通过国内媒体打造“观光胜地,度假天堂”的品牌形象,聘请国内品牌设计公司,成功推出高水准、广泛认可的长白山形象标识系统。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长白山“原始、源头、元气”和“神奇、神圣、神秘”的大文化内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对景区实行封闭管理,景区步行栈道、运送游客车辆等设施建设一律从环保理念出发,对景区服务质量实行标准化规范管理。成功举办的国际旅游节和国际雪文化旅游节活动已经成为长白山旅游宣传的经典之作。利用在国内、国外的促销活动,广泛吸引国内外游客、旅游客商眼球,让长白山近距离接触世界。做到以“活动推介长白山,借媒体宣传长白山,集天下之大力发展长白山。”加大对“6小时旅游经济圈”、“东部三级”、东北亚为重点的境内外客源地市场营销,投入2亿元重点打造聚龙泉养生会馆。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规范的管理、品牌化建设使得长白山生态旅游赢得了先机,在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游客人数有增无减,2009年突破百万大关,2010年实现90万人次。长白山再获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首。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国有股权设置方案已获正式批复,上市工作进展顺利。
“大保护”格局逐渐形成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扎实开展保护恢复、巡护救助、监测监察以及各类专项保护行动,红松种源保护取得极佳成绩。投入专项资金启动保护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彻底改变了头西保护站建站25年来无电的历史,保护一线职工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保护区实现连续5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在保护区内设置了24个监测样地、18条蹄类野生动物监测样线,长白山被确定为全国东北虎种群恢复优先区。成功举办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界对长白山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通过遥感解译评价统计,长白山规划管理区环境质量属于“优”等级。如今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涵养了生物种类最丰富、自然风光最优美、自然遗产最珍贵、生态地位最重要的区域,已经形成了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自然保护区里,飞鸟低翔,野生动物自由繁殖栖息,风景如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然资源宝库、万物生长乐园、人间生态天堂”。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增加资源总量、调整配置结构、提高事业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几年来,全区社会事业建设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随着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推进、“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开展,以及棚户区改造、社区文化设施、医疗环境、教学设施、廉租房建设等一批惠及民生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年度规划任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投入使用;池北区全民健身中心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池北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环区公路通讯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区民生、社会事业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出了一种有利于各种要素聚集、有利于各方面积极性调动的活性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和“强素质、树形象、作表率”扎实开展,广大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唯真、唯勤、唯和、唯廉以及理论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使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支撑更大发展的宝贵经验。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长白山在新的五年里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十二五——
“十二五”开局之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召开了这次发展史上的重要会议,意义尤为重大。这次大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催人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一次凝聚人心的大会,也是一次誓师大会,更是聚集群力的大会,必将为长白山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在采访中,感受着每个人心中升腾着的振兴长白山保护开发建设蓝图的信心,纷纷表露共同的心声。围绕新的目标和定位,谈思路、谈发展、谈落实,要以实际行动推动长白山击鼓奋进又一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发展优势,以转型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2011年的长白山已走过了打基础、构框架、理关系的起步阶段,长白山保护开发事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建设生态长白山、魅力长白山、和谐长白山不动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不动摇;必须坚持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动摇;必须坚持以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不动摇。”这“五个坚持”为长白山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思维和定位。
关键时期应有关键之举。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工作会议吹响了长白山新一轮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的前进号角。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落实。
抓生态 努力建设好国家重点示范保护区
牢固树立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广泛开展护薇、护蛙、红松种源保护、反盗伐反盗猎等专项行动。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植物种源保存基地,积极拯救和扩繁珍稀濒危物种。深刻总结长白山保护区建区50年来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实施长白山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工程,保证长白山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增强区域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观念,努力争取各级各方对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着力构建起“大保护”工作格局。科学开发具有长白山地理标志的系列生态产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创品牌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提升长白山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由服务功能单一型向服务功能配套型、由传统旅游方式向生态文化融合型升级,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加快推进《长白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突出打造“休闲养生地、大美长白山”品牌形象。加强产品宣传,包括新型业态、旅游线路、优惠政策等。推出一系列主题突出、品位高雅、制作精美的长白山形象宣传片、风光画册、歌曲专辑。充分挖掘长白山各类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生态之旅、运动之旅、自驾之旅、养生之旅、冰雪之旅、民俗之旅等六大产品体系。引入国际新兴“慢游”理念,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形成三坡差异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坚持“景区精品化、人员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理念,切实提高景区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大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的惩处力度。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打造东北第一家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为目标,积极争取全省“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的有关政策和支持,全力做好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加快上市步伐,尽快拿到资本市场的钥匙。
促投资 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着力实施“三动”战略,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在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卡森国际旅游度假区、紫玉·池北湾、天域·白溪旅游度假区(2、3号酒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池北区供水管网、电网改造工程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道白河至露水河公路、白溪至西坡山门公路扩建等交通设施项目建设;松花江上游水污染综合治理、池北区垃圾处理场等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回迁小区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借助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这一融资平台,不断扩大债权融资规模;综合利用各种财税杠杆,吸引民间、社会、域外资本流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银企对接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1年力争实现合同引资额120亿元继续坚持“择资招商”理念,重点围绕旅游地产、生态产品、冷热资源等方面策划包装招商项目。瞄准国内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组织好展会招商、专题招商、叩门招商活动,力争完成50亿元以上的重大签约项目2至3项。切实加强卡森、紫玉、天域等项目的跟踪服务,重点推进林泽府邸、环水明珠等项目签约落地。
优环境 着力提升软硬环境建设水平
贯彻全省统筹推进“三化”要求,高标准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交通、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电力工程等专项规划和池北区二道白河两岸景观、池西区黄泥河沿岸景观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产业布局与城镇化布局相融合,促进行政区划与经济功能区相协调。着力突出长白山特色旅游小镇的生态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现代时尚。积极配合四平至松江河、松江河至延吉、敦化至白河快速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增加长白山机场航线和航班,着力打造东北地区六小时、全省三小时、环长白山一小时旅游经济圈。
保民生 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是百姓最为关切的现实利益,解决好百姓最关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科学发展的最大目的。2011年管委会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好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一是保证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二是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三是进一步提高低保救助标准;四是改善长白山中心医院医疗设备条件;五是完成廉租房和公租房住房保障工程;六是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七是实施池北区集中供热工程;八是建设池北区文化体育广场;九是建设池西区政务大厅;十是启动漫江堤防、黄泥河综合治理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职业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辖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做好外事、体育、科技、残疾人、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工作,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强队伍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长白山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长白山实现快发展、大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广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降低行政成本、接待成本、社会管理成本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负责、服务、艰苦创业“三种”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格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工作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聆听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工作会议,翻阅长白山管委会几年来的工作报告,感受到决策者们的深谋远虑与雄心壮志,看到了长白山前进与发展的魄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新的定位和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对于长白山人来说,要紧紧抓住“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大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振奋精神、埋头苦干。相信,生态、魅力、和谐长白山的崭新格局也必将从蓝图走向现实。 (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