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周”是为了保护鸟类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开展的一项公众宣传类活动。中国国务院于1992年确定每年4月至5月初的其中一周为爱鸟周。今年第41届“爱鸟周”的主题为——守护蓝天精灵 共享美好家园。
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将通过线上科普南大港湿地候鸟、开设鸟类文章专栏、宣传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形式,营造“爱鸟护鸟,共建和谐生态”的良好氛围。
斑尾塍鹬,别名叫斑尾鹬,是一种涉禽,长相有些怪异。长脚、长嘴略往上翘,羽毛呈现栗色,远远看去好像通体斑纹。它们是依赖沿海滩涂湿地的觅食者,因而常栖息于湿地。斑尾塍鹬一年当中会换两次羽毛,所以你可能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们的样子会有所不同。
南大港湿地 觅食的斑尾塍鹬 拍摄者:刘振举
在国外,人们把这类鸟统称为shorebirds,也就是“在岸边的鸟“,而在中国,我们把它们统称为鸻鹬类。其中鸻长得小巧玲珑,拥有一双大眼睛,通常靠敏锐的眼力和快速疾走来取食(这就是为什么“鸻”字有个“行”字边),而鹬类体型相对较大,拥有较长的嘴巴,除了靠眼力以外,它们还能通过把嘴巴探入泥中,通过嘴巴尖端感受器的触觉来寻找食物。
南大港湿地 飞行的斑尾塍鹬 拍摄者:刘振举
每年秋天,有些斑尾塍鹬个体可以一刻不停地连续飞行8-9天,从阿拉斯加一直飞到新西兰,几乎横穿整个太平洋。
起飞前,斑尾塍鹬的体重会增加约一倍,达到600克左右。来年春天,斑尾塍鹬又会掉头向北,飞行1万1千公里,回到阿拉斯加。这是一场穿梭于世界的两端的神奇旅行。斑尾塍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所有动物旅行家中的佼佼者。
据悉,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雌鸟用了8.2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了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纪录。
斑尾塍鹬到新西兰是去寻找美食的。它们离开的阿拉斯加,不久就要进入寒冬,食物短缺。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前往南半球,在那里,季节倒转,时正入夏,正是寻找美食的好时光。斑尾塍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泥滩上的海鲜,甲壳类、蠕虫也在食谱之列。
南大港湿地 斑尾塍鹬驻足滩涂 拍摄者:刘振举
斑尾塍鹬和南大港湿地的交集主要在四五月份。南大港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斑尾塍鹬将沿着这条路线一路北上,返程。途经可以驻足南大港湿地,让它们在需要的时候停下来补充能量。对它们而言,旅途中所经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攸关生死的家园,这些奋力飞行的旅行家是否能够完成旅程,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关心与合作来保障。
斑尾塍鹬穿梭于世界两端的旅行,也诠释了生态环境对候鸟的重要性。如果人们不能维护好候鸟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这将会威胁到候鸟生存,那样的话,这些迁徙鸟类终将有一天永远飞出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