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跟着历史名人走读雁荡山
2020-6-1 17:39:04 来源:中国自驾车旅游联盟网
访问量:1084818
雁荡山驰名中外,素以峰、洞、石、嶂、瀑著称,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名列“三山五岳”之中,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是一部美妙的“天书”,一峰一石,一洞一瀑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令人们“读”了又“读”。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纷至踏来,被鬼斧神工般的造化所折服,感叹之余,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摩崖碑刻380多处,诗词7000多首,游记散文2000多篇及书画作品。为雁荡山增添了无穷魅力。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就让我们一起看下,这些于雁荡有缘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些什么?
南朝宋诗人,为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前人曾将他和陶渊明并称“陶谢”,可见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宋武帝永初三年(422)秋。离开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出任永嘉郡守。任内遍历名胜,曾游雁荡山。留下《从筋竹涧越岭溪行》一诗。诗云:“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奥,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他胜游雁荡山,可能不只写了《从筋竹涧越岭溪行》一诗,可惜俱都散之。所留下的这一首,可谓弥足珍贵。
高僧,书法家。喜作狂草,与张旭齐名,世谓“颠张醉素”。据《雁荡山志》记载,怀素的《与律公书》有言:“雁荡自古图牒未尝言,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下二潭,为龙湫。山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驿。西竺僧诺讵那尊者,居震旦东南大海际。山以鸟名,村以花名。”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曾从熙宁七年(1074)四月,在察访温台等地时,对雁荡山进行了考察,并作了《雁荡山记》一文,称“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对雁荡山地貌的形成,作出了科学论断:“当是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这一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雁荡山地貌特点的论断,比所谓近代的“地质之父”英国人郝登1788年在《地球理论》中提出的流水侵蚀作用的学说,要早七百年。“天下奇秀”四字,留给雁荡山的最好的宣传标语,也是留给世界科学史的一个光辉的先见。
沈括还分别在灵岩景区龙鼻洞、灵峰景区雪洞和三折瀑景区净名寺散花龛三处留下摩崖题刻。给雁荡山留下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著名政治家和诗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一生热爱家乡的山和水。前后八次游雁荡,题咏的诗有三十多首。雁荡山的山水精华铸造了王十朋的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而王十朋则以其杰出的才华热情讴歌了雁荡的山水。为“雁山七贤”之一。宋鰲《重刻雁山图志序》称:“雁荡显而即有王梅溪挺生其间,几与武夷之有朱晦翁比美无穷焉。”其《赴试道经雁山》云:“故乡从此去,借问几时还?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为人传唱。又《雁山》:“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心尚在山间。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戏曲家。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所著《紫钗》、《还魂》、《南柯》、《邯郸》四记,世称“临川四梦”,名重一时。有《玉茗堂集》。万历二十五年(1597)游雁荡山,留有《雁山迷路》、《大龙湫》、《龙湫白云院》等诗。其《雁山迷路》云:“借问采茶女,烟霞路几重?屏山遮不住,前面剪刀峰。”《大龙湫》云:“坐看青华水,长飞白玉烟。洞箫吹不去,风雨落前川。”《龙湫白云院》云:“飘摇白石梯,试蹑苍龙背。风雨隐寒岩,孤清白云内。”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其一生撰成六十余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千古奇书”。其三次考察雁荡山,著有《游雁宕山游记》、《游雁宕山游记后》共计6000余字。留下“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透漏通明,峭石林立”、“瀑如喷雪,声如雷鸣”、“山势崇拓,云雾争幻”、“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等描写雁荡山名句。
字弢叔,又字持正,别署龙湫院行者。江苏苏州市人。同治三年(1864)任乐清长林场盐课司大使。工书,善画,能诗文。著有《伏敔堂集》。咸丰十一年(1861)夏来温访友而游雁荡;同治三年(1864)秋再次来雁荡山。有《大龙湫》、《灵峰洞》诗及“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雁荡无卧石;龙湫若悬河”等联数副。
宫廷画家。任职浙江学政时,分别于1763年和1764年两次畅游雁荡山,并留有雁荡纪游诗22首和《雁荡图》长卷一张。首次于1763年来雁荡山游览时,作有《大龙湫》、《谢公岭》等诗15首,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雁荡图》长卷,又称为《雁荡五十三景图》。为纸本青绿设色手卷,是作者在创作全盛时期花费极大精力为“供御”倾心缔构的一件杰作。高31.5公分,长730公分。该画2002年中贸圣佳曾拍出429万元的高价;2007年在中国嘉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又拍出2408万元的惊人之价;2010年6月北京保利又拍出12992万元的天价。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对“天下奇秀”的雁荡山则更情有独钟,他曾三游雁荡山,更饱揽山川之胜概,独创一家之风格,故有“雁荡山水潘公石”之誉。作有《雁荡山花》、《大龙湫图》《灵岩涧一角》、《小龙湫一角》、《小龙湫一截》、《记写雁荡山花》等作品,都是描绘雁荡山的艺术珍品,并吟有《大龙湫》、《雁湖》《灵岩寺晓晴口占》、《天柱峰》、《访显道上人于灵岩古寺》等10多首。
雁荡山的给潘天涛带来独特的灵感,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云:“山水画家,不观黄岳、雁山之奇变,不足以勾引画家的心灵之奇变。”他把黄山、雁荡山相提并论,而对雁荡山的飞瀑流泉则特别推崇:“雁荡之飞瀑,如白虹之泻天河,一落千丈,使观者目眩耳聋,不可向迩”。他在一画上题:“一夜黄梅雨后,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这方题刻现在就留在灵岩景区的入口处。
科学家、历史学家。1964年5月12日来雁荡山为期三天的考察的活动,下榻在当时雁荡山最高档的灵峰招待所,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此行先后游览了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等景区,留有诗四首,墨迹两张。雁荡山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还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发现并命名的,这处景点便是灵峰夜景“雄鹰敛翅”。郭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第二天,先生还对此景念念不忘,起了个大早,跑出去却怎么都找不到昨天晚上的景色,纳闷了一会,才领悟到雁荡山夜景原来造化的杰作,是光、影、景的结合,又欣然题诗一首:“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
在雁荡山的第三天,郭老参观中折瀑时,便与随同人员谈到:“我走了许多国家,看过很多瀑布,但没有见到这样别有风味的瀑布”,并在离开雁荡山前,创作了一首五律墨迹题赠给雁荡山建设委员会,诗云:“奇峰传百二,大小有龙湫。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新松待千尺,水量当更遒。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该墨迹现刻碑嵌在中折瀑内侧崖壁上,游人一进入中折瀑便可见醒目的诗碑。
转载自:雁荡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