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地位被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高度的同时,导游的美誉度却在急剧降低,导游似乎成为“收回扣”、“宰游客”、“态度差”、“青春饭”的代名词。导游的社会信用严重偏失,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导游美誉度亟待提升。笔者从探讨导游美誉度低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提升导游美誉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旅游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导游员为游客讲解
影响导游美誉度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对导游认同度较低,美誉度界定模糊。一方面导游职业不被公众看好的,另一方面导游从业者对导游职业亦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据一项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结果的调查显示,在68名毕业生中,仅有1人从事景区导游工作。此外,社会对导游合法权益的维护意识不够,对树立导游美誉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也造成导游与旅游行业的发展程度不匹配。
二、导游素质参差不齐,职业规划不足。目前,全国持有资格证的导游员为53.85万人,其中持导游资格证的特级导游只有27人,高级导游1346人,中级导游17936人,初级导游519212人,初级导游占持证导游总数的96.41%。同时,导游行业的管理和培训机制尚不成熟,很多城市依托本土资源积极推动旅游发展,对导游的培训和服务建设则明显滞后,以至于绝大部分导游对工作认识不足,职业素养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对导游职业的前景规划意识不强,没有工作安全感,工作的热情度、忠诚度明显不高。
三、行业经营透明度低,市场信用体系缺失。旅行社、景区、导游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营不规范、透明度低。虽然我国实施了多项关于旅行社、导游管理的法规、条例,但是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市场是导游活动的空间,只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保证导游行为的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导游美誉度。
四、社会宣传形式单一,导游价值层次较低。当今社会舆论多聚焦于导游收回扣、欺客宰客等负面报道,社会对导游的认识也处于“吃青春饭”、“好玩又赚钱”等错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