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倒烫”火锅馆店堂的马帮标志 记者 周舸 摄
重庆王一汗餐饮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静今年36岁。10年前,她只是一家美容院里的打工妹。10年后,她将一个不到百平米的火锅小店经营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千万的餐饮公司。
进巴中
瞄准空白点
1997年,朱静出生刚5个月的女儿确诊患上了重度β地中海贫血症,每个月光基本治疗费就要三、四千元。为了给女儿救命,朱静卖掉了房子,揣着7万元顶下了长寿川维厂附近不到百平米的僻静门面,开起了火锅店。
2001年初,朱静偶然路过了四川巴中市。她发现当地人喜欢正宗的重庆火锅,而好的重庆火锅店却屈指可数。经营上,当地火锅店普遍是先多算再打折,缺乏诚信。而服务上,服务员动作也不如重庆妹儿利索。一番思量,朱静决定带人杀向巴中。
开业之初,朱静委托广告公司满城打出了促销条幅:菜品一律6.8折。这一现在看来寻常的促销手段,在当时当地却是绝对首创,以至于被促销吸引来的顾客中,有70%成了“巴倒烫”的回头客,这让朱静在3年中赚到了近200万元。[page]
上南山
突出乡村味
2004年,因为心中放不下女儿,朱静决定重返重庆。回来后,朱静发现主城的“好堂口”早被一些规模化经营的品牌火锅店占据,于是决定做“乡村火锅”。
说来凑巧,正在朱静为选址发愁时,南岸区黄桷垭镇政府谋划包装南山“陆派火锅”,正在邀请品牌火锅店加盟。朱静上去一番考察,发现由于当地的屠宰场比较多,可以就近取材保证菜品新鲜。因为山上空气清新,一到周末,几乎都是开车来吃的人。虽然当时南山上已有不少老火锅店,但硬件设施都有待完善。
看准了市场,朱静盘下了10余亩地,打造了一个大型的园林式火锅店。
追马帮
嫁接文化牌
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多方思考后,朱静终于想到了一个点子——黄桷垭老厂曾经是渝黔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常有马帮行走。汉子们走累了,便取锅搭灶,放进辣椒、花椒……这就是陆派火锅的雏形。
2006年初,朱静从渝黔古道出发重走“茶马古道”,寻访老马帮当年的生活足迹。寻访归来后,朱静在10余亩的生态园上还原出了一个极具原生态的火锅园——马鞍、马镫、马铃铛、马刀、马夫背心、马灯等等,火锅馆店堂被装修成驿站风格;而在口味上,锅底也沿用老马帮的特色麻辣味更重;菜品也讲究绿色新鲜,现采现下锅。
眼下,“巴倒烫”已在全国发展了四家加盟店。[page]
主持人语》》
求异和求同
重庆有多少家火锅店?每天新开多少家?谁能把这个数字算清楚?大家都开火锅店,怎么才能生存下来?
“巴倒烫”的成功恰恰是抓住了两点——求异与求同。求异是区别于竞争对手,与同行形成差异化竞争。求同则是契合消费者心理需求,在消费环境上做文章,以原生态为卖点,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的自然情感。
重庆策划专家团市场营销专家刘可也认为,重庆遍地开花的火锅店,造成市场竞争空间激烈,其中大多经营雷同。如何增加自己的特色,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
创业门道》》
选址,还是选址
从四川巴中起家,到在重庆火锅强敌之中迅速崛起,朱静说,两次经营的成功都跟前期选址正确密不可分。
在朱静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饮食需求,就选址而言,没有什么样的地段是绝对的好,绝对的不好,关键是你的铺面有没有与定位的消费群体脱节。
“在巴中,我是经过前期的市场考察,发现当地人喜欢吃麻辣味重的重庆火锅,消费也比重庆高,而当时除了苏大姐外尚无其他重庆火锅店入驻,俨然是一片未开拓的重庆火锅处女地。”而转道南山,朱静发现由于当地的屠宰场比较多,可以就近取材保证菜品新鲜。此外,因为山上空气清新,一到周末,开车的人喜欢来吃。虽然当时南山上已有不少老火锅店,但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如果进驻并打造中高端的就餐环境,完全体现了周末经济,绝对能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page]
创富秘籍》》
母爱+坚韧=成功
采访朱静时,她正在新桥医院血液科的一间普通病房里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因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对,她决定采用半相合技术,亲自为女儿捐献骨髓进行移植。
因为骨髓只有一半相配,所以做完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会很大,有可能导致女儿死亡。所以朱静说:“这是个冒险的决定。”
说这话时,朱静仰仰头,让马上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顺势倒流回去。这个细小的动作,把一个商场女强人的母性展露无遗。
“没有女儿,我不知道能否走到今天。”回首10年来的创业之路,朱静告诉记者,每当遇到憋闷、痛苦、甚至是屈辱时,想到还在等着救命钱的女儿,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取之不尽的力量。
从7万元起家到现在每年近千万的营业额,朱静认为还需要坚韧。她说:“眼下,致富成了不少人创业的最大动机,但创业的过程并不必然意味着总是盈利。当财富没有如预期来临,你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个性,我就属于屡败屡战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