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美日化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林焰峰的手机隔几分钟就会响一次,屏幕上显示的号码来自全国各地。
两个多月前,林焰峰从气象部门得知,2011年是个暖冬,他的日程安排表中,很轻松地腾出了不少空余时间,却没想到12月初的PM2.5事件让口罩销量增长了100%。瞅准PM2.5商机希望趁机入市的人络绎不绝地闯入朝美的客户名单,有些人一个月前还在做软件开发,这个当口已经迅速入门做起了口罩经销商。
被打爆的手机,开足马力的生产线,全国各地雪片般飞来的陌生订单……这一切,对林焰峰来说,熟悉中又带些陌生。
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流、2010年的上海大火、2011年的日本地震,每一次突发事件过后,口罩企业就会经历一次如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林焰峰已经摸出了其中规律:从最初市场需求的井喷式爆发,到一个月后被人们淡忘,中间,有人囤货,有人发财,有人入市,自然,也有人被深深套牢。
而PM2.5事件的未来影响,林焰峰却坦言无法看透,这并非一起突发事件,影响面却极其深远,“温水煮青蛙”的气息会给人们带来多大触动,又会引发多大商机?
PM2.5事件后口罩销量增长超过100%
盘点2011年岁末中国民众口中的热词,PM2.5首当其冲。
如果不是中国多地持续的大雾天气以及钟南山的详细解读,对普通老百姓而言,PM2.5还只是一个专业领域内的陌生名词,但如今,民众却迫切渴望环保部门能早一日公布PM2.5指数。
而在此之前,面对重重雾霭,很多人惟一能选择的,就是在出门前戴上口罩。
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不时有北京、广州、天津的网友晒出街头“口罩侠”的照片早晨,不少市民选择戴口罩健身,路上,戴口罩的上班族也不在少数。
记者在北京的一位朋友称,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很差,有时候在外跑一天,就会觉得脸上、鼻子里都是脏东西。PM2.5引起公众关注后,北京公交车里、地铁中、大街上,随处可见戴口罩的市民。
日前,在网上搜索“口罩”关键词,跳出的是170多万条结果,百度指数也反映出其搜索次数达到了增长峰值(+133%),口罩一时成为热销产品。淘宝商城数据显示,PM2.5事件后,淘宝商城一天能卖出3万多只口罩,相比之前平均销量翻了3倍,其中有2万多只是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
淘宝网3M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售价5元的9010折叠式颗粒物防护口罩(头戴式)是店铺的一款明星单品,因为这款N95口罩具有防尘等专业过滤作用,可以防护0.1-0.3微米的颗粒物,所以销量非常好,累计已卖出5万多件,其中近一个月销量达到22000多件,而在12月初,这一数据还只有5200多件。
客服人员透露,咨询购买的客户中,北京、广州的网友占据大多数。
杭州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职业防尘口罩的企业,业内有一个说法,口罩销售前三甲位置中,朝美排名老三,3M和霍尼韦尔则分列一二。
林焰峰是朝美日化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说起PM2.5事件,他坦言影响力确实很大。
“口罩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保暖,因此冬天是口罩的销售旺季。2010年冬天很冷,冬季每天的口罩销量约36万只,但2011年本来是暖冬,我们早先预估销售形势会差一些,日销量预计在20万只左右,但没想到,PM2.5的关注度上升直接导致口罩销量迅速上扬,业绩不降反升,日销量达到40多万只,而且每天都还有所增长。”
林焰峰说,其实口罩的分类很细,从用途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工业防尘口罩、民用口罩和医用口罩。目前的销量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民用口罩这块,其中,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的需求量最多。
北京软件开发商也来卖口罩
PM2.5事件后的口罩销量骤增,让很多人嗅到了商机。
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焰伟说,民用口罩的销售渠道比较特殊,一般都有特殊消费群体,比如会在自行车店出样,随车销售,比较有针对性。但是PM2.5事件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问题,需求量一下子呈现井喷状态,以上海为例,超过300家超市已经和公司签订了合同,朝美的口罩会铺陈到各个门店,这在以往是很难进驻的。
除了大型商超表达出了合作意向,最近一个月,林焰峰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许多陌生客户的电话和订单,很多人一开口就要10万只口罩。
有一个北京客户,是位普通白领,在职工作是搞软件开发,但注意到北京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也想参与其中分一杯羹。但因为从未涉及过这一领域,多少显得有些迷茫。
林焰峰回忆说,这位客户打电话来要求订购口罩时,完全不知道需要订多少量,也没有建立过销售渠道,只是盲目地认为,大家都在抢口罩,就一定销得掉。
这样的“临时客户”并不在少数,全国各地做家具、纸盒等各种生意的经销商,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意向。但林焰峰并不轻易接单,对于大量资本进入这个行业,他有自己的担忧:“当消费呈现一种疯狂状态时,就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市场状态,只要能拿到货就行了。但PM2.5带来的究竟是长期商机,还只是昙花一现,目前很难判断。”
[page]
三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大震荡
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焰伟说,朝美公司成立已经有30多年,但涉足口罩行业始于1996年,能在十多年间壮大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全靠瞅准了四次大事件的商机,并且踩准了节点。
而林焰峰之所以不愿意轻易接单,又顾虑重重,也是因为他切切实实体验到了四次大事件引发的“后续震荡”。
时光追溯回2003年非典。当时的情况,林焰峰用“疯狂”两字形容。非典前,朝美每天的口罩销量还不足1万只,但非典爆发后,各地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让朝美有些措手不及,生产线24小时开工,日销量达到8万只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当时的口罩还是全纱布型,国内民众完全没有N95的概念标准,也就是从这次事件后,国内口罩开始细分市场和种类。”林焰峰说,这是敏感度最高、注意力最广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民众的防护意识也是从那时开始催生的。但很多人高估了非典的持续影响力,仅仅一个多月,非典得到控制直至消亡,还未来得及出货的口罩经销商就已套牢。
之后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次事件,就是2009年的甲流。
甲流事件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从4月一直延续到10月。但最初两个月,接得最多的还是国外订单,6月,国内甲流大爆发后,又开始有人囤货倒卖。当时开始流行N95口罩,全纱布口罩几乎没人买。
“当时每天接订货电话接到手软,没有人问价格,只要有货他们就要,因为一转手到市场上,价格就能翻10倍。”
林焰伟说,到了七八月,甲流形势依旧比较严峻,很多资本开始蠢蠢欲动。此时已不再是简单经销口罩这么简单,很多风投开始出资购买生产线,准备轰轰烈烈干一番。口罩企业的运作需要一定周期,七八月进入,至少两三个月才能投产。到了十月,不包括小作坊,国内大大小小的口罩厂数量超过了2000家,比甲流之前翻了近一倍。
“但十月一过,甲流病情得到控制,需求量大跌,整个市场迅速萎缩。很多厂家倒闭前低价抛售库存产品,扰乱了整个市场行情,正规厂家的产品价格也被迫压低,这种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下半年,之后才慢慢恢复平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口罩厂总数大约有1400家。”林焰峰说。
2010年上海大火事件后,防烟雾用的口罩一时需求量很大,但后续影响力也是昙花一现。
2011年3月日本遭遇地震,从朝美企业的销售记录来看,口罩日销量从10万只猛增至20万只,但持续时间不过一周左右。
PM2.5事件会带来商机吗?
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目睹了事件之后口罩行业的跟风现象,林氏两兄弟算得上经验丰富,但对于PM2.5究竟是商机还是“陷阱”,两人直言看不透。
“这不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因为涉及面广,牵涉到每个人的健康利益,究竟会有多深远的影响力,确实很难判断。”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达全年3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达全年一半。人们一方面恐慌、痛恨PM2.5,一方面依旧买车开车、焚烧垃圾、排放工业废气,助长灰霾的行为有增无减,“温水煮青蛙”的气味浓烈。
有媒体报道,国内几个主要城市有望尽快将PM2.5指数纳入气象预报公布名单。林焰峰说,当人们最初看到公布的数值时,可能会引发一阵恐慌,如同PM2.5刚刚进入公众视线时一样,但日子一长,当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失去“知觉”后,又有多少人会每天愿意戴着口罩出门呢?
而从更专业的角度来看,民用口罩现在遇到的一个尴尬瓶颈是,没有国标检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各种口罩五花八门,但有哪些口罩能有效预防PM2.5,哪些只是起普通保暖作用,市场无法细化规范。
当然,即使空气质量真的差到需要长期佩戴口罩,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口罩的防尘效果越好,意味着呼气阻力越大,人们出行时无论是走路、骑车都需要耗费体力,此时如果再佩戴上一个防尘效果非常好的口罩,很可能出现缺氧情况。至少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长期佩戴口罩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他们的健康权益又如何保证?
“还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佩戴口罩并非长久之计。”林焰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