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一日游
2012-4-27 3:07:47
访问量:2800355
早春四月的天气,和风送暖,桃红柳绿。这样的天气窝在家里,实在太过浪费了。于是和elane 商议着到哪个水乡去逛逛,也算不辜负这春天的好时光。
江浙六大古镇中,去过的三个都是江苏的,无一例外的吵。而浙江的三大古镇中,乌镇太远,西塘则一定要住一晚——因为西塘最美的时段就在它的清晨和落暮,所以最适合的一日游应该就是南浔了吧!
星期六的早晨,早早的起了床,七点就赶到了虬江路长途汽车站。还没进售票厅,就有一堆人上来问我们去哪。突破重围站到售票口前,发现两旁又有一堆人“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那个吃着早饭的售票小姐倒是不太愿意搭理我们。我刚问了句到南浔的车几点开,旁边就有一个中年妇女跳出来跟我们说她的车马上就能走票价还便宜到站再付钱云云,见我们不感兴趣,又上来一个挂着“老北站工作人员”牌子的中年男子,吃里扒外地跟我们说他们站里的车要等很长时间。当最终我们还是顶住他们的呱噪买了两张正规票后,他们居然开始漫骂起我们来——我晕!一早的好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早知道就到火车站那边的不夜城站去乘车了,那里虽然有不少小偷儿,但只要看紧自己的包,票还是能顺利买到的。
7:40,旅途开始。看着窗外掠过的满目青翠,好心情开始慢慢回复。9:55,车到南浔。南浔汽车站非常小,却非常干净整洁。买了17:40分最后一班回上海的车,我们开始了南浔悠闲的一天。
出汽车站左手边就是浔溪大桥,下桥后左手第一个路口进(即靠河的小路)便是百间楼了。百间楼是明朝被罢黜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时为他的家眷所建,当初建成约有一百间故称百间楼。现在楼里住的都是寻常百姓,一路走过,耳边飘过的是电视剧、无线电的声音,闻到的是饭菜的香味,路上不时看到有妇人在洗衣,有阿爷阿婆闲坐着笑笑的看我们走过。游人很少,只有我和elane 像闯进了他们的生活般惶惑。
途中会经过一个叫洗粉兜的地方,相传范蠡曾带着西施等诸美女在此洗脸。可惜这条小河已经被填埋了,我们只能在这个地名前感怀一番。
百间楼走到尽头就是东大街,左转走数分钟后就到了张静江的故居——尊德堂。在这里就要买60元的联票进入了。张静江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做过民国的财政部长、浙江省主席,捐助孙中山和民国巨额的革命资金,也是蒋介石和陈结如结婚离婚的中间人。故居内陈设着大量的照片资料,建议出行前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听听当地的导游讲故事都能让你获益菲浅。我们是跟在一个十来人的小团队后蹭的导游,介绍很详细。(后来我们还在其他的园区内碰到一些导游,发觉这里的导游小姐各个训练有素,美丽大方,解说的非常清晰,还能与游客侃侃而谈。不过请导游的地方在文园旁边,那里虽然是旅行团的第一个景点,但却是乘长途车自助游者的最后一个景点。)
出门右转一直往前走会看到一座古戏台,当然现在已经修葺一新了。戏台对面是通津桥,过桥沿南东街一直走便是丝业会馆。这一段路没有什么景点,是小镇最本质的一面,可惜给我的印象却不太好——狭小的街道上又脏又乱又吵,有大量的小摊贩和机动车充斥其间。不过在这里买土特产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比景区便宜,定胜糕、橘红糕什么的都有。
丝业会馆正在装修,看不到它的内里乾坤。大门上耸着一个大大的五角星,不知道是不是文革时期的产物。旁边是刚刚翻修好的广惠宫,是一座供奉黄大仙的道教宫殿,这在江浙地区还是满少见的,有兴趣的可以求求财。凭联票还能请导游小姐为你讲解一番。门对面就是广惠桥。旁边有一对威武的大石狮子,据说原本是为丝业会馆雕刻的,不知为什么放到了这儿。
过桥走不多路是南浔史馆,联票景点之一。介绍的是南浔的概况、历史、名人什么的,比如介绍说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浔出现了一个因经营丝业发家的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及豪富阶层,为世人瞩目。当时人们以动物形体的大小来表明他们财产的多少,逐渐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的谚语。“象”指百万以上的豪富,“牛”指五十万至百万的富翁,三十万至五十万则称为“狗”。被称为四“象”的系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当年仅“四象八牛”的总财产约计在七千万至八千万之间,相当于19世纪90年代初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但对于我们外乡人来说,随便逛逛看个大概就行了。倒是在偏厅有关于清朝庄家明史案详尽的图文介绍和分析,让我们完整地了解了这段在历史书和〈鹿鼎记〉中浅浅接触到的历史故事。
一路走走逛逛,不觉已经到吃饭时间了。沿河开着一排的小饭馆,都把桌椅放在河岸边。随便找了一家坐下,点了当地著名的绣花锦和丁莲方千张包子。绣花锦感觉就是青菜,但却有着一股别处所没有的特别的清香。千张包子有点象方形的百叶包,但它的肉馅很扎实,满特别的。坐在河岸边吃饭,吹着春日的暖风,看着杨柳依依,波光流荡,感觉吃什么都不重要了。
河对岸是刘氏悌号,也称崇德堂,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三子刘安泩的居处,刘安泩号梯青,故称之为刘氏悌号。它的中部是规整大方的中式建筑,可惜前两进已经被毁了,看不到当时的风貌。好在北边的欧式建筑也就是红房子还保存得很完整,让我们得以一睹南浔最大欧式建筑的风采。
回到河的这一边往前行就是求恕里。内有一对笔王,高5.015米,重163斤。好象是得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的。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好看的了。
再往前是张石铭的旧居,亦称懿德堂。张石铭与张静江是堂兄弟,都是“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懿德堂以中西合璧著称,非常漂亮。(可能因为南浔人不但富庶,而且多到西方求学经商,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缘故吧,所以镇上宅第的宏伟规模和中西合璧的风格都是江南其他古镇所不能比拟的)。旧居五落五进,仅现存楼房就有240余间。前区为中国传统厅堂,后院则是西欧法式洋楼,系早期欧式流行风格,建有罗马柱、法国地砖及西洋楼的舞厅,在古建筑中独领风骚。张石铭旧居拥有如此丰富而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玻璃雕(法国进口蓝晶刻花玻璃)被称为“四绝”。 北侧还有一座院落,称为“芭焦厅”因两侧廊庑窗棂嵌石刻芭蕉叶,形态逼真,色泽鲜绿,故称之。可惜我和elane都不懂建筑,只能走马观花一番。
从后门出来对面就是小莲庄,是南浔巨富刘镛的私宅园林,园林分内园和外园。外园主体是占地10亩的荷花池。园中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屋一室,均绕池而建。循池畔小径往里有一间净香石窟,这是主人会见文人墨客之处。室内有两间厅堂,一间的房顶为升形,另一间则为斗形,故亦称升斗厅,据说只有才高八斗的客人才能与主人在斗厅里叙谈。内园很小,就只有一座假山,却自有一番趣味。
沿着莲花池前行,看到两座圣旨牌坊,分别是“乐善好施”和“钦旌节孝”,表彰的是一位灾年捐助乡里的刘家子孙和他青年守寡二十余年的夫人。再往里是“叔萍奖学金纪念馆”。正如门前石碑上所刻的题词所说,南浔人致富后并没有“为富不仁”,而是克勤节俭,“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南浔的“四象八牛”都有这些事迹,他们开私熟,育子弟,培养人才,使南浔出现了这么多历史文化名人,成为南浔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个奖学金是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的后人创立的,但顾家的房子在抗战期间被毁,而他的夫人是刘家的后代,所以纪念馆就被设在刘家的家庙里。
嘉业藏书楼和小莲庄一墙之隔,由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至1924年建造,占地20亩。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刘承干历时20年,耗银30万,得书60万卷。藏书楼以收集古籍闻名,尤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曾受到鲁迅先生的肯定评价。园林中有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饰以太湖石假山,秀美幽静。整个嘉业堂藏书楼,青水环绕,林木森森,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其间,园林、书楼浑然一体,结构精巧,与南浔众多富丽堂皇的园林相比之下,以藏书闻名的嘉业堂却反而是我最心仪的一个园林。园的西南方有一块“啸石”,系南浔三大奇石之一。据说掌握技巧且中气充沛者攒气凑近旁边写有“啸石”二字的石孔,猛力吹起,呜呜之声能顿时在藏书楼前响起。只可惜我和elane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时进闭园,园内也已找不到可能的人选,最终也不能得见这一奇观,只能悻悻然离去。
最后一个景点文园是一个新造的公园,景色还不错,但似乎没有到这儿来逛公园的道理。园内有一块巨石,刻有海瑞为其母亲70寿辰所书“生母七十”,四个字连成一体,俨然成了一个草书的“寿”字,别具一格。园中的湖中央有一座重建的文昌阁,周围的栏杆上雕刻着四象八牛七十二只狗,求功名求富贵的可以上前走走摸摸。其他的一些人造景点比如小小天安门之类的完全没有去看的必要,倒是在北园(文园分南、北二园,之间上以石桥、下以梅花桩连接)有一片树丛掩隐中的秋千架,非常有味道。走累了的我和elane晃了好长时间,舒服得不想下来。不过这也直接导致我们其后差点误了最后一班回上海的长途车。这也是我要提醒各位的,从这一片景区到汽车站的路还是挺长的,来的时候走走逛逛还不觉得,但回去时就感觉到了,水乡的桥啊路啊又都挺象的,走错了可又要耗掉不少时间。所以建议回去的路可以由摩托车或三轮车代步,或者就要预留充足的时间,否则可能就会象我和elane那样不得不在南浔的街头狂奔了。
南浔不象大部分的水乡,风景在于一座桥一弯水,南浔的风景在大大小小的私家园林里,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内。这南浔一日游让我感受到与其他水乡不一般的独特风情!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