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龙游石窟只有几公里、一个当地人称为濲波岩的地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有重大发现。
濲波岩毗邻古衢江,和龙游石窟、艾公洞、翠光岩摩刻等,一起被称为小南海石室群。多年来,在衢江水的冲刷下,早已被淤泥埋没。在今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当地政府决定对濲波岩进行考古挖掘。考古人员介绍,他们费了很大的精力,清理完淤泥后,露出了图中模样。
埋在淤泥的台子
考古人员说,由于埋在淤泥当中,图中这一处高不到2米、宽三四米的台子保存完好,台子四周的一级级台阶,也都是原来模样。台子是用沙子、石灰、豆浆和砖块砌成的,台子后面有几个立方米的鹅卵石,用途不明。
根据龙游古县志记载,濲波岩中四根石柱,高达几米,通过考古挖掘,这一点已经被证实,在台子前上方岩壁,几个安放柱子的凿洞,至今保存完好。
考古人员说,在没有掌握更多的信息之前,他们不敢再继续挖掘,担心再挖掘下去,会伤害文物的完整性,而这种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所以,他们想集全社会的智慧,看看能不能有人提供一些破解的线索。
对濲波岩的功能和用途,目前挖掘人员的意见分歧也很大,有人说是墓葬,有人认为是窖藏,有人说是祭祀台,还有人大胆猜测这是一处水利设施。但是,不管是什么观点,至今也是一些旁证,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
龙游县博物馆副馆长朱土生,是墓葬说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台子后面有好几个立方米的鹅卵石,便是一个证据。在古代,墓中堆放大量的鹅卵石,是一种防盗手段。台子里面应该还有一个内室,安放棺材和陪葬品。从濲波岩的规模看,墓葬的主人非富即贵。